无论是植物的种栽植还是牲畜或者水产的养殖,优质优良的苗种和幼崽都是必须的前提,小龙虾也不例外。苗种的优劣好坏虽然不是决定小龙虾养殖成功与否的指定因素,但是起决定性因素,也是养殖的良好开端。在开始咱们养殖之旅之前,我们有必要科普一下关于小龙虾苗种的相关知识,了解选购苗种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才不至于小龙虾养殖事业还没有开始就选择了失败。才能顺利台踏上小龙虾养殖行程,才能收获小龙虾养殖的成功喜悦。
我们遇到很多养殖户,他们一味的比价格,认为野生虾苗便宜,投资压力小,却忘记了购买虾苗的初衷。为什么不能投放野生虾苗呢?因为野生虾苗养殖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下面简单的概括一下为什么野生虾苗不宜养殖:
一、野性大,短时间内无法驯化
自相残杀,喜逃逸是龙虾的天性,这是导致因投放野生虾苗而导致龙虾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们在争食、争偶和争领地的过程中大虾吃小虾,硬壳吃软壳。根据我们的观察,自然环境中的龙虾不经过5年以上子代驯养是不可能将野生龙虾的这一天性泯灭的。
众所周知,龙虾是甲壳类动物,每生长一次必须要经过蜕壳才能完成,龙虾在蜕壳的时候是没有行动和逃跑能力的,更谈不上防御,无异于一块唾手可得的食物,这种情况下往往就成了其它龙虾口中的美食。一只龙虾从出生到成虾要经过多达11次以上的蜕壳,从概率学角度来看,它们或许可以在蜕壳的时候侥幸躲过其它龙虾的攻击和摄食,但是能在11次甚至更多的蜕壳中都能幸运的躲过同类的捕食吗?答案不得而知。
野生龙虾的逆水性很厉害,遇到雨水的天气就会四处逃逸,虽然有牢固的防逃设置确保其无法逃逸,但是这个过程也会消耗它们大量能量,造成不蜕壳或者生长缓慢,甚至不交配繁殖。所以,几乎所有投放野生苗种的养殖户皆以失败告终,其中比较幸运的能捕捞到成虾销售,但是产量极低,根本不足以收回成本,大多数是颗粒无收,血本无归。
反之,人工繁育的龙虾经过多年的子代繁育驯养,这些野性虽不能泯灭殆尽,最起码泯灭80%以上,龙虾在长期的人工饲喂中产生了惰性,几乎不逃跑,加之有足够的饵料来源,自相残杀的天性也多不存在了。
二、收集程序复杂,残肢多,无法掌握出水时间
野生龙虾苗种多出自天然湖泊、河流、沟渠以及农田。渔民并不是有目的的捕捞虾苗,捕捞的上来的龙虾个体大小不一,然后多次挑拣,把可以作为商品虾的挑出来出售,剩余个体小、肉质松或没有肉的买到虾贩手里集中送到冷库挤虾仁。随着龙虾养殖业的兴起和龙虾苗种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这些本该低价卖到冷库挤虾仁的小虾自然身价倍增,以比人工繁育的正规苗种低几元或十几元不等的价格优势销售给一些不了解情况和贪图便宜的养殖户当做虾苗投放。
首先,野生虾苗的收集过程往往是渔民捕捞挑拣以后出售给虾贩,然后虾贩再经过更细化的挑拣,把无法销售的小虾分拣出来销售给所谓的供苗商,最后被当成苗种送到养殖户的养殖场投放。
野生虾苗在收集过程中的往往几易其手、层层挑拣、数次转运,每一次挑拣和转运都对其肢体和内脏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它们在被挑拣的过程中几乎都被用手捏过,大部分内脏受到损伤,造成大量残肢。这对龙虾养殖户来说都是致命的,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野生苗种的随机性决定无法计划它们的产量和运送时间,使得虾苗出水到投放这段时间无从把握。
例如养殖户需要3000斤苗种,一车次可以送1500斤,需要两次或者两车可以送完,但是如果当日只收集到800斤小虾,不够一次运送的量,一般这种情况下都会再等一天,等收集够一次运送量或者差不多的量再行运送。这直接导致虾苗出水时间超出二次投放前合理出水时间。一般虾苗出水以后超过18小时将导致虾鳃严重缺水,放到水里即被呛死。所以,多数野生虾苗送到养殖场看是活的,投放到水里成活率连20%都无法达到,更别谈什么养殖效益。
退而言之,即使虾苗商能保证收集回来第1时间送到养殖户手里进行放养,也不能保证渔民和虾贩哪一环节不耽误时间。
三、体质弱,多携带病毒,易发病
野生龙虾的原来的生长环境根本无从知晓,更谈不上什么源头管控。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野生龙虾普遍营养不良,自身体质相对较弱,二次放养以后适应环境能力差。如果原生环境的水质等自然条件比较差的话,虾苗还会携带多种病菌,导致以后的养殖中疾病多发。
总而言之,选择优良的龙虾苗种是龙虾养殖事业的重中之重,否则,即使再成熟稳定的养殖技术也枉然。